百年前歐洲的中國風
來源:北京云臻軒裝飾設計
作者:中式設計
時間:2017-12-14 14:06
瀏覽量:
18世紀歐洲大陸掀起了一股中國熱,隨之而誕生了被稱為艷情藝術的洛可可風格。這一時期的藝術風格總體特征給人留下浪漫愉快、輕柔優美的印象。中國熱的興起和作為溝通中西文化紐帶的傳教士活動是分不開的。


隨著法國傳教士在華的活動,中國的文化經典如《春秋》、《禮記》等的部分章節甚至全書被介紹到了法國,中國的特產如絲稠、 瓷器、漆器等被大量引進法國。一場中國古典文化熱在法國逐漸升溫,誕生于此時的“洛可可風格”正是這種對中國文化的憧憬與向往的反映。

西方人運用中國元素往往是直觀的,在于"形"的,且總是基于一個點兒發散思維的,從古今各大設計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,無一例外就是將中國傳統建筑、傳統書畫、傳統圖案、古典風格甚至一個不起眼的小點展開設計的。我們可以說,西方人很刻苦。


在洛可可時代模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成為法國人的一種時尚,那時的人們為了學習中國,連說話都要裝模做樣的用自以為“天國”的腔調來講;凡爾賽宮里, 一些貴族男女身穿中國服裝、面具參加化妝舞會;不懂中國喝茶禮節的人會自覺羞愧,他們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看作是一種高雅的行為。至今來看中式裝修風格它不僅永不過時,而且時間愈久愈散發出迷人的東方魅力。



隨著法國傳教士在華的活動,中國的文化經典如《春秋》、《禮記》等的部分章節甚至全書被介紹到了法國,中國的特產如絲稠、 瓷器、漆器等被大量引進法國。一場中國古典文化熱在法國逐漸升溫,誕生于此時的“洛可可風格”正是這種對中國文化的憧憬與向往的反映。

西方人運用中國元素往往是直觀的,在于"形"的,且總是基于一個點兒發散思維的,從古今各大設計師的作品中可以看出,無一例外就是將中國傳統建筑、傳統書畫、傳統圖案、古典風格甚至一個不起眼的小點展開設計的。我們可以說,西方人很刻苦。



在洛可可時代模仿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成為法國人的一種時尚,那時的人們為了學習中國,連說話都要裝模做樣的用自以為“天國”的腔調來講;凡爾賽宮里, 一些貴族男女身穿中國服裝、面具參加化妝舞會;不懂中國喝茶禮節的人會自覺羞愧,他們把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看作是一種高雅的行為。至今來看中式裝修風格它不僅永不過時,而且時間愈久愈散發出迷人的東方魅力。
- 上一條: 上一篇:裝修注意事項
- 下一條: 下一篇: 2015年流行設計欣賞-中式古典華麗風格